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6章 《缝合的温度》,医河长路,青灯轻剑斩黄泉,深夜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《缝合的温度》
封堵器释放的 “咔嗒” 声像句迟到的晚安,在导管室的冷光里荡开。顾承川摘下浸满汗水的手套,掌心的汗渍在枣核针表面印出清晰的指纹 —— 纹路的走向与父亲急救箱里那把止血钳的凹痕完全重合,像跨时空的握手。
沈星遥的红绳在治疗盘上甩出湿润的弧线,温热的毛巾擦过患儿额头时,蓝绳勇气结的玻璃珠泛起水光:“小宝贝,你妈妈在毛衣里缝了七颗星星,说每颗都住着守护你的红绳精灵。” 她的手指在患儿腕间绕出松垮的平安结,红绳尾端的听诊器挂饰碰到蓝绳,发出比心跳更轻的响。
郑义的平板在铅衣下震动,童声播报穿透器械的嗡鸣:“手术时长 5 小时 20 分钟,超出标准流程 130%!残余分流速度 0.9m\/s,心肌酶谱显示 cK-mb 峰值较预计低 60%,应激损伤指数创历史新低!” 实习生的镜片上蒙着层雾,“顾老师,AI 说您的操作轨迹,和患儿母亲织毛衣的针脚密度,呈现奇妙的数学对称!”
顾承川盯着超声屏幕,封堵器在心室里轻轻颤动,像片随波逐流的叶子。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:“真正的缝合不是闭合伤口,是让伤口记住被温暖对待的感觉。” 患儿脚踝的蓝绳结正蹭着沈星遥的红绳,两股绳子在监护仪的灯光下,织成了朵会跳动的花。
“沈护士,” 他接过温热的生理盐水,冲洗导管时发现液体温度 Exactly 38c—— 正是沈星遥坚持的 “生命体温”,“把患儿母亲的毛衣借我看看。”
红绳在治疗车把手上绕出螺旋结,沈星遥从储物柜取出塑料袋:“左袖口缝着七颗银线星星,和封堵器的伞尖数量一样。” 毛衣针还别在衣襟上,针尖挂着半根蓝线,与患儿腕间的绳子材质相同。
顾承川摸着毛衣的针脚,突然发现每道缝线的间距,竟与他调整封堵器时的导丝旋转角度暗合。郑义凑过来,平板上的 AI 模型正在解析这种 “生物力学与针织美学的共振”,数据曲线与沈星遥的童谣声波完美重叠。
“顾老师,” 郑义突然指着超声,“封堵器表面的纤维蛋白沉积,开始沿着红绳的编织方向排列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