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6章 《缝合的温度》,医河长路,青灯轻剑斩黄泉,深夜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沈星遥的红绳在此时缠上顾承川的手腕,体温透过袖口传来:“修平医生在防汛医疗站时,总把伤员的绷带编成麻花结,说这样伤口会觉得有人陪着它愈合。”
监护仪的报警声突然切换成拨浪鼓响,患儿的手指无意识地勾住沈星遥的红绳,像抓住母亲的发丝。顾承川看见他胸口的手术单下,露出半截蓝色衣角 —— 正是母亲织的毛衣,领口处的红绳结,与沈星遥系的平安结分毫不差。
江凛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,带着少见的颤音:“顾医生,麻醉苏醒室报告,患儿睫毛动了,嘴角有微笑。”
消毒灯亮起时,顾承川站在洗手池前,冷水冲过掌心的枣核针印记。镜中倒影里,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红绳,那是沈星遥趁他不备系上的平安结。他突然明白,这场超时 130% 的手术,缝住的不仅是室缺的破口,更是技术与人心的裂痕 —— 当导丝学会跟着童谣旋转,当封堵器记住毛衣的温度,冰冷的金属便有了心跳的刻度。
“顾老师,” 郑义抱着术后影像资料跑来,“陈主任在示教室等您,说要把您的操作轨迹,刻进介入手术的‘温度坐标系’。”
走廊尽头,患儿母亲的哭声混着童谣的余韵传来。顾承川摸着口袋里的枣核针,发现针尖的 “稳” 字,不知何时被体温焐得发亮。他知道,父亲留下的止血钳印记,终将在沈星遥的红绳、郑义的代码、患儿母亲的毛衣里,长成比任何指南都温暖的、属于医者的刻度 —— 那是用时间和温度缝合的、生命最坚韧的伤口。
而此刻,在术后恢复室的柔光里,患儿腕间的红蓝双色绳结轻轻相碰,发出比任何监护仪都动人的响。那是技术与人文的合奏,是毫米级精准与生命温度的共振,是医者掌心永远为心跳保留的、最温暖的缝合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