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的海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54章 分崩离析中的挣扎与暗流,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,文字的海洋,深夜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一、撤退途中的重重磨难

突出重围的400万美军与地方部队、民兵组织组成的庞大队伍,在向加拿大撤退的道路上,遭遇了接连不断的艰难险阻。

队伍绵延数里,宛如一条受伤后艰难蠕动的巨龙。士兵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,一步一步地向北行进。烈日高悬,炙烤着大地,也炙烤着每一个人的意志。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军装,在尘土的沾染下,变成了一道道泥污。许多士兵的双脚早已磨出了血泡,每迈出一步,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,但他们只是紧咬着牙关,强忍着不发出一丝声响。他们知道,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,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,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。

道路状况极差,德军的轰炸使得原本平坦的公路变得千疮百孔,布满了巨大的弹坑。车辆行驶在上面,剧烈地颠簸着,时不时还会陷入坑中,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将其推出来。一些重型装备,由于道路的损毁,行进速度极为缓慢,甚至不得不被遗弃在路边。看着这些曾经伴随他们征战的装备,士兵们眼中满是不舍,但为了能够尽快撤离,他们别无选择。

桥梁的炸毁更是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当队伍来到一条宽阔的河流前,那座原本横跨两岸的桥梁已被炸得只剩残垣断壁,湍急的河水奔腾而过,发出阵阵咆哮。工兵们迅速行动起来,试图搭建临时桥梁。他们在烈日下忙碌着,搬运着沉重的木材和石块,汗水如雨般落下。然而,搭建桥梁并非易事,湍急的水流不断冲击着搭建的材料,使得工程进展缓慢。在等待桥梁搭建的过程中,士兵们只能在河边焦急地等待,心中充满了对德军追击的担忧。

与此同时,德军的空袭如影随形。天空中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,紧接着便是雨点般落下的炸弹。士兵们听到警报声后,迅速寻找掩体躲避。炸弹在周围爆炸,掀起的泥土和石块四处飞溅。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士兵,瞬间被炸弹的气浪掀飞,鲜血染红了大地。每一次空袭过后,队伍中都会传来阵阵悲痛的哭声,那是对战友牺牲的哀悼。

除了来自德军的直接攻击,物资短缺也成为了困扰队伍的一大难题。食物和水源越来越少,士兵们每天只能分到极少的口粮,常常是饥肠辘辘。水源的获取也十分困难,许多河流被污染,无法饮用。士兵们只能依靠偶尔找到的几口井水,或者携带的少量水壶中的水维持生命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疾病开始在队伍中蔓延,一些士兵因伤病无法继续行军,只能被安置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医疗点中,眼巴巴地望着大部队继续前行。

二、投降美军的复杂心境与后续

那近200万无奈投降的美军,此刻正被关押在德军设立的临时战俘营中。战俘营四周被高高的铁丝网环绕,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了望塔,德军士兵荷枪实弹地站在上面,警惕地注视着战俘们的一举一动。

这些投降的美军士兵,心境极为复杂。有些人心中充满了绝望和自责,觉得自己放弃抵抗是一种耻辱,对不起国家和战友。他们低垂着头,默默地坐在角落里,眼神空洞,仿佛失去了灵魂。而另一些人则感到庆幸,庆幸自己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还能保住性命。但这种庆幸中也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,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。

德军对战俘的管理极为严苛。每天天还未亮,战俘们就被粗暴地叫醒,被迫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。他们被驱赶着去清理战场上的残骸,搬运物资,修建防御工事。稍有懈怠,就会遭到德军士兵的打骂。食物也十分简陋,常常是一些难以下咽的黑面包和稀汤,根本无法满足战俘们的营养需求。许多战俘在这样的环境下,身体逐渐虚弱,精神也濒临崩溃。

然而,在这压抑的氛围中,也有一些战俘并没有放弃希望。他们秘密地组织起来,试图寻找机会逃脱。他们观察着德军的巡逻规律,寻找着战俘营防御的漏洞。虽然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,但他们心中的反抗之火从未熄灭。他们深知,只有逃脱出去,才能重新回到战场,为国家和战友报仇雪恨。

三、本土临时政府的百态与背后博弈

在美国本土各州,那些匆忙组建的临时政府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姿态。

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州,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大多是当地的资本家和商业巨头。他们与德军进行接触时,表现得极为谄媚。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和财富,他们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。他们主动向德军提供各种资源,包括工厂的生产能力、物资储备情况等,希望能在德军的统治下继续维持自己的商业帝国。在他们眼中,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远没有自己的财富重要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

盛唐无夜

玩转纽约,大洋马来来来

吴越人士

月薪三千的我,给员工发千万年薪

寂寞的人啊

挂机收菜,摆烂也能成大佬

海海的迷子丫

葬天棺:九位绝色女帝助我修行

清梦

重生摸鱼:糟糕,摸到核潜艇了

两只小番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