皙峳儿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3章 奇怪的名单,7路末班车,皙峳儿,深夜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我盯着考勤系统里连续三个月的“00:17签退”记录,鼠标悬停在“调休申请”按钮上。屏幕右下角弹出即时通讯,王姐的对话框飘来新消息:“小满,甲方说方案第三版的市场分析有误,今晚必须重——” 最后那个“做”字还没打完,对话框突然闪烁红光,整台电脑陷入诡异的卡顿,屏幕上的表格数据像被风吹散的纸屑,纷纷聚合成末班车车窗上的乘客名单。

键盘右上角的Num Lock灯突然熄灭,我这才注意到工位隔板上贴着的便利贴——不知何时全变成了末班车的红色车票,每张票面上的发车时间都是23:58,乘客姓名栏用指甲刻着密密麻麻的“林小满”,墨迹里渗着暗红,像极了那天在摆渡车上看见的血痕。

“啪嗒”。

从天花板滴落的不是空调冷凝水,而是带着铁锈味的液体。我抬头望向通风口,金属栅栏后闪过半截晃动的黄色马甲——是那晚在写字楼门口提醒我赶车的保安,他的瞳孔被某种灰白色覆盖,嘴角扯出不自然的微笑,手里攥着本泛黄的登记簿,封皮上“永利印刷厂通勤记录”几个字被水渍晕开。

记忆突然出现裂缝。三个月前入职时,hR给的工牌编号是0713,而打印机里偶尔卡着的旧文件,页眉处总印着“永利集团cbd项目组”,文件创建时间停在2013年10月30日——正是李姨说的那场致命车祸发生的前一天。我摸出手机,翻到母亲未接来电下的语音信箱,这次终于听清了被电流扭曲的后半句:“...你爸当年就是在永利印刷厂的夜班车上...”

电梯间传来异常的响动,像金属齿轮在互相啃咬。我攥着工牌走向消防通道,楼梯拐角的应急灯突然爆闪,墙面上用修正液写着歪扭的字:“24人,17分钟,713毫升——” 墨迹未干,指尖蹭过墙面时,那些数字突然活过来般钻进视网膜,在脑海里拼出十年前的车祸现场:超载的通勤小巴撞向护栏,二十四个加班到深夜的工人随着车辆坠下立交桥,急救记录上的死亡时间,精确到23:58:43。

手机在口袋里震动,是房产中介发来的推送:“永利cbd旺铺招租,十年风水宝地,加班族首选办公区。” 配图里的玻璃幕墙在夕阳下泛着血光,我突然想起末班车窗外闪过的废弃厂房,锈迹斑斑的“永利印刷厂”招牌,正是现在写字楼地基的位置。

当分针划过23:58的瞬间,整层楼的日光灯开始明暗交替。我看见茶水间方向飘来片枯黄的梧桐叶,叶脉上清晰印着“林小满,工号0713,加班时长327小时”,那是上周陈立驳回我调休时用红笔圈住的数字。更远处,穿深灰西装的男人正沿着走廊走来,他翻折的袖口下,三道烫痕在应急灯下泛着微光,和我腕骨内侧新结的痂完全重合。

“小满,来会议室。” 是王姐的声音,却带着摆渡车司机那种潮湿的尾音。我转身时,发现她怀里抱着个方型纸箱,胶带缝隙里露出的不是文件,而是上次在末班车看见的电路板,荧光绿的指示灯正在拼出我的工牌照片。会议室的玻璃上贴着张A4纸,赫然是那晚在摆渡车上看见的乘客名单,我的名字后面跟着张姐、陈立,还有已经离职半年的李哥,每个人名右侧都标着相同的数字:“第47例”。

“你看过凌晨三点的打印机吗?” 张姐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,她的口罩已经摘下,左脸的尸斑蔓延到脖颈,说话时喉间发出电路板的蜂鸣,“我们每天改的方案,其实是十年前没完成的印刷订单,甲方爸爸的logo,和永利集团的旧商标一模一样。”

她递来的平板电脑上,显示着正在循环的文档——所谓的“项目方案”,底层代码里藏着无数串数字,正是当年车祸死者的身份证号,而每次“修改”,其实是用我们的加班时长在修复他们破碎的魂魄。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个加班到深夜的人都会收到末班车的车票,那不是通勤车,而是亡魂们为了拼凑完整的自己,设下的时间陷阱。

“那年开发商推平印刷厂旧址时,用我们的骨灰拌进了水泥。” 穿灰色卫衣的男人突然从安全通道冲出来,他手里的银光车票这次变成了金属牌,上面刻着“时空管理局特别调查员”,“他们和地下的怨灵做交易,用无限循环的加班让你们重复我们的死亡,这样大楼就能永远吸收怨气维持‘繁荣’。”

他的话被突然炸开的玻璃打断。整面幕墙像被无形的手按碎,灰蓝色的末班车悬停在二十三层窗外,车载时钟的数字正在滴血,显示23:59:59。司机摘下领带,露出脖子上的勒痕,那是十年前车祸时安全带嵌进肉里的形状,而陈立不知何时坐在驾驶位,他翻开的乘客名单上,我的名字后面新增了“已同化”三个字。

“抓住时间锚!” 调查员把金属牌拍在我掌心,剧痛中我看见自己的工位正在融化,变成十年前印刷厂的车间,二十四个穿工装的工人围坐在老式印刷机前,他们的手腕上都缠着红绳,绳结处的银铃和末班车座椅下露出的一模一样。而王姐抱着的纸箱,此刻变成了骨灰盒,盒盖上刻着的,正是我每天打卡的工牌编号。

手机在此时响起,是母亲的视频通话。接通的瞬间,画面里出现的不是我家,而是末班车的内部,“我”正坐在靠窗的位置,腕骨内侧的三道疤痕正在渗出银光,和调查员的金属牌产生共鸣。镜头转向车外,雾里浮现出正在施工的地基,工人们往混凝土里倾倒的,不是沙子,而是一袋袋泛着微光的车票。

“当年你爸没能赶上末班车,所以他的魂魄永远困在了23:58。” 母亲的声音从视频里传来,她的身后是我从未见过的旧照片,照片里的父亲穿着永利印刷厂的工装,站在那辆灰蓝色的摆渡车前,车牌号正是0713,“现在轮到你了,小满,打破循环的钥匙,藏在你每次改方案时出现的错别字里——”

话未说完,视频信号突然中断。我低头看见掌心的金属牌正在吸收车票的红光,那些印着我名字的车票纷纷飞向窗外的末班车,在玻璃上拼出“713”的巨大数字。调查员突然指着车载时钟,分针即将划过12,而现实中的时间,正停在00:17——十年前车祸的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,也是每个亡魂开始重复死亡的起点。

“把工牌插进打印机!” 调查员的吼声响彻会议室,我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回到了工位,老旧的针式打印机正在吐出泛黄的纸张,上面印着的不是方案,而是二十四个亡魂的往生咒。当我把工牌按进打印机卡槽的瞬间,整栋大楼发出金属扭曲的哀鸣,末班车的车窗突然破碎,无数红色车票裹挟着银光涌进办公室,每个车票上的“林小满”都在逐渐淡去,变成十年前那些工人的名字。

陈立的身影在光影中忽明忽暗,他的西装渐渐退化成工装,手腕上的烫痕变成了十年前的擦伤。当最后一张车票化作光点时,我看见末班车的司机摘下帽子,露出和父亲相似的眉眼——原来他才是第一个亡魂,用二十年的时间拼凑出女儿的模样,只为让她打破这个吃人的循环。

晨光透过洁净的玻璃照进来,打印机“叮”地吐出张全新的纸,上面是真正的项目方案,而考勤系统里的“00:17签退”记录,不知何时变成了正常的18:00。我摸着腕骨内侧淡去的疤痕,发现工牌背面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:“2013.10.30,23:58,父留”。

电梯间传来“叮”的声响,穿黄色马甲的保安走出来,这次他的眼睛不再灰白,手里的登记簿上,“林小满”的名字后面画着红色的勾,下一行写着:“陈建国(0713司机),已解脱”。而远处的茶水间,张姐正在接热水,她的左脸光洁如新,看见我时露出正常的微笑:“要一起下班吗?今天我请客喝奶茶。”

走出写字楼时,街角的报亭正在换报纸,头版标题不知何时变成《永利cbd奠基十年,当年事故幸存者首次发声》。我买了份报纸,内页照片里,当年的开发商负责人正在接受采访,他的手腕上缠着三道红绳,绳结处的银铃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——那是末班车乘客才有的标志。

手机突然震动,是条陌生号码的短信:“第47次循环结束,感谢您的参与。下一次加班到23:58时,您会选择登上末班车,还是按下关机键?” 发件人显示“时空管理局-0713号列车”,附件里是张监控截图,凌晨零点的写字楼门口,那辆灰蓝色的摆渡车正在雾里若隐若现,车窗上贴着全新的乘客名单,第一个名字是刚入职的实习生,工号0714。

我望着手腕上即将消失的疤痕,突然想起母亲说的错别字——在无数次修改的方案里,“加班”总被错写成“加ban”,而“ban”在印刷术语里,正是“版块”的意思。原来每个加班的夜晚,我们都在无意识地修补亡魂们破碎的记忆,而开发商建造的不是写字楼,是座巨大的时间茧房,用无数个23:58的循环,困住那些永远到不了零点的灵魂。

街角的便利店响起零点钟声,我摸出包里的工牌,金属表面映出自己略显苍白的脸。这次,我没有走向末班车可能出现的街角,而是转身走进24小时药店,买了盒最普通的止痛片——毕竟,颈椎的疼痛是真实的,而比时间陷阱更可怕的,是我们早已习惯了在23:58的末班车旁,等待下一个永远改不完的方案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耕种姨妈肥沃的土地的小说

世界十大杰出青年

楼梯间的秘密by柏川赵景明

御云悠悠

一母四女共一婿全文免费阅读

德三岁

修真教授在校园小说免费阅读

一也儿

教授女儿的婚恋问题

缘圆円

三个叔叔齐上阵的拼音

岁月炼心